湘西传统美食酸鱼、腊肉、牛肝菌

导语 到湘西旅游,您的味蕾一定几乎遍尝湘西风味的美味佳肴。让人回味不已的,是湘西的三种传统美食—酸鱼、腊肉、牛肝菌。

原标题:湘西三味

  “湘西的(酸)鱼湘西的(腊)肉,湘西的牛肝菌你等不到熟!”

  因为太好吃了,以至于等不到弄熟,你就味蕾大开。不信,你走在武陵山中,步入湘西地界,无论在州府吉首,边城凤凰,还是古镇王村,无不让人感受到湘西的正宗滋味—酸辣,仿佛金秋时节湘西大山里一座座吊脚楼檐前悬挂的一串串火红的辣椒,饱含着武陵秘境千百年来充满辛酸的历史,又展示了湘西苗疆一代代土著的火辣的性格。

  湘西采风之行,几乎遍尝湘西风味的美味佳肴。让我回味不已的,是湘西的三种传统美食—酸鱼、腊肉、牛肝菌。

  酸 鱼

  在王村牌坊,沿着当年拍摄《芙蓉镇》走过的通幽曲径一级级延伸向下亲近酉水,回头仰望,王村绝非一座傍河而筑的孤寨,而是古风犹存的八百年土司王城。脚下铺垫的青石板路陡峭、险峻,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一户户酒家对峙两旁。在“瀑布”酒店,酸鱼是我们那张桌上最受欢迎的美食。

  酒店老板笑嘻嘻地介绍说,湘西酸鱼的腌制颇得祖传——先祖从荆楚江汉千里迢迢地避难与迁徙,水祸旱魃的肆虐与横行,历朝历代官兵的围剿与匪患,注定着湘西的饮食定位在酸辣上,才能使食物不轻易变质,成为大灾大乱时的救命粮。苗寨土家主要以食酸为主,酸鱼即是湘西待客的上等好菜。细细品尝酸鱼酸甜悠长、香辣可口的滋味,佐以香浓性烈的苞谷烧别具风情。

  湘西人家腌制的酸菜有上百种,但湘西酸鱼却是最具“酸”味代表的佳肴。制作湘西酸鱼的最佳鱼种,是德夯苗寨稻田间的一尾尾活蹦乱跳的鲤鱼。再用当地人土法腌制,少则可保鲜一两年,多则可保持八九年不腐烂,开坛时一阵阵馨香而又酸甜的气味直冲五脏六腑,出坛后一条条酸鱼清蒸、油炸均可。

  这种湘西特有的贮存保鲜的良方在吊脚楼里山岚一般的流传,就像武陵山脉连绵起伏的峰峰岭岭隐约于神秘的巫傩之风里,眺望远古让人充满对那些面孔狰狞、摇曳着鱼尾龙须的先祖满眼的敬畏……

  腊肉

  在湘西大大小小的酒桌上,还有湘西土家喜爱、湘西苗寨酷爱的湘西腊肉。

  湘西腊肉的贮存比湘西酸鱼更为便捷。将切好的猪肉放在陶缸里一层食盐一层猪肉地腌制,并在每块肉上均匀地抹上酒糟和糯米饭,有的还掺入辣椒粉或花椒粉,融入了一些四川麻辣的味道,似乎颇具兼容与开放的气度。

  湘西腊肉的香美之味,不在腌制,而在熏烤的功夫上。将腌制好的腊肉悬挂在木楼横梁用葛藤绑紧的树杈、铁钩上,日夜接受着火塘里冷烟文火祭祀般的熏烤。湘西人家还将松果、茶壳、柏叶、橘皮、谷糠等燃烧在火塘里,如此这般熏烤得干透了心的腊肉便更具香味,虽然外观布满烟尘,有的甚至长出了一层绿霉,但洗净后仍香味如初,切片、入锅、上桌,宽厚的肥肉不腻不腥,黑紫的瘦肉越嚼越香,随着悠悠飘荡的热气满屋弥漫……

  湘西腊肉,既是最具平民化的消费食品,又是飘香的大众菜谱,更是招待远方客人的经典美食。贵客倚坐在木桌旁,或围坐在火塘边,待到吃饭时,主人就会将蒸得香喷喷的腊肉端出来,直到看着你吃得心满意足的模样,主人才憨厚地赞美道:“唵,这就好,这就叫腊肉骨头——有啃头,你吃了——有发头,生活就——有看头,这样有奔头的腊肉骨头——你多吃才好哩!”

  牛肝菌

  湘西的崇山峻岭,深涧溪流,蕴藏着有待开发的宝藏和采撷不尽的美丽。

  牛肝菌便是湘西大山里的珍宝。

  在隆冬雪飘的土家苗寨,木楼中,火塘边,土陶里,煨着一罐喷香的牛肝菌。它可与嫩软鲜香的“红烧寒菌”媲美,誉为湘西菌类中的珍品。但牛肝菌摒弃了“红烧寒菌”的那种贵族气派,成为湘西山民每家每户必备的菜肴,备受青睐。

  湘西菌类中的极品当数经深加工后的菌油,可谓菌油点点透罐(瓶)香。下面条或米粉时,浇上一勺菌油,其散发出来的鲜香绕梁三日而不绝。

  走湘西时值初夏,未能领略到寒凝湘西氛围里菌油的风味,但亦无遗憾。在凤凰土特产专卖店里,购买几袋地道的湘西牛肝菌。待严冬降临,在炭火上炖一只乌黑的牛耳陶罐,倾听罐中的鲜汤咕咕地欢唱,欣赏罐口的牛肝菌上下翻腾,深深地呼吸好像湘西大山飘起的晨雾似的菌香。我以为,真正品味湘西的饮食文化需要慢慢咀嚼与回味,而不在于饱餐。

  我的嘴唇不由自主地轻轻濡动,舌头上的每个味蕾也似乎饱含着令人神往和心动的湘西酸鱼、腊肉、牛肝菌——久不褪去的滋味。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